推广 热搜: 收购ACF  石英加热管,  800  T型槽试验平台  深圳回收ACF  求购ACF  T型槽装配平台  回收ACF  求购日立ACF  T型槽地梁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

   日期:2024-05-23     浏览:31    评论:0    
核心提示:原创:王建设(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 台湾电影《搭错车》海报 《酒干倘卖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曾经在华语世界风靡一时。"酒干倘卖无"是闽台一带百姓曾经耳熟能详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1)

原创:王建设(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2)

台湾电影《搭错车》海报

《酒干倘卖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曾经在华语世界风靡一时。"酒干倘卖无"是闽台一带百姓曾经耳熟能详的收购废弃空酒瓶的叫买声,其意思就是"有酒瓶子可卖吗?"

然而,关于"酒干倘卖无"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的看法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酒干倘卖无》歌名虽短,却有两个错别字,即"干"和"倘"。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严格地说,"干"和"倘"应该算是同音或近音借字(实际上是用普通话的同音或近音字来记录闽南话)。为何会采用同音或近音借字?主要是因为这两个闽南方言词本字不明。

首先来看"酒干"的"干"[kan1]字。这里的"干"[kan1]在闽南话中其实就是瓶子的意思。相当多的闽南方言词典都采用"矸"字,如:蔡培火编著《国语闽南语对照常用辞典》(487页)、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研究室编《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242页)、吴守礼编《国台对照活用辞典》(182页)、董忠司总编纂《台湾闽南语辞典》(569页)、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383页)等。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3)

"矸"在《集韵·寒韵》中虽有"居寒切"一读,但词义与"瓶子"毫无关系,可见,这也只是个表音字。

有人认为,"干"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瓨"(音同祥),这个字出现在2000年前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是酒瓶子的意思。②"瓨"在先秦确实是表示"长颈大腹的陶器"。《史记·货殖列传》:"醯醬千瓨,漿千甔。"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长颈罂。"但是"瓨"在《集韵》江韵和冬韵的两个反切分别为"胡江切"。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4)

前不久,还有学者提出:"日语称罐头为缶诘(读音为kanzime),很有可能是法语conserve音译而来。日语中的'缶'读音与汉字的缶(读fou)不同,读作kan,很接近'酒干'的'干',也很接近英语'can'。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称烧酒瓶为'烧酎缶',读音为xioqiukan,非常接近闽南语烧酒瓶的读音'烧酒干'(xio-qiukan)。……'酒干'这个闽南语词汇的来源,就很有可能是从日语进入台湾,再传到福建的。"③这种说法很新颖,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总让人觉得这个弯绕得太大了,且有点儿舍近求远,本末倒置。"缶"在先秦是盛酒浆的瓦器。《易·坎》:"樽酒簋貳用缶。"《礼记·礼器》:"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内壺。"孔颖达疏:"缶,尊名也。列尊之法,缶盛酒在門外。"日语先是借用了汉语的"缶"字,后又把它用作训读字来翻译法语的"kanzime"的"kan"。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5)

说了这么多,闽南话表示"酒瓶"的[kan1]究竟有没有本字?答案是肯定的,有,只不过比较隐蔽。

且看《汉语大词典》(5666页):"经,酒器名。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缾为五经焉。'"《汉语大字典》(3403页):"一种口圆颈细腹长的酒器。《正字通·糸部》:'经,《侯鲭录》:陶人为器,有酒经。小颈环口修腹,可以盛酒,受一斗。齐桓公饮诸臣酒,令曰:后者罚一经程。注解:酒器之大者曰经程。赵德麟曰:潘安饷人酒云:一经、二经至五经乃五缾也。'宋·袁文《甕牖闲评》劵六:'晋安人以瓦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者名曰经。'"在其他古籍中也可以看到用例。如清·周亮工《书影》卷四:"予过邵武之拿口,高主政年八十矣,馈余一经酒,淡而有致。"只不过古代的"酒经"是陶制的,而如今却成了玻璃制品。

"经"在古代正是表示"一种口圆颈细腹长的酒器",这毫无问题。但是读音对得上号吗?

"经"中古属于梗摄开口四等青韵,该韵的字今天在闽南话中以[i* ]/[an]构成文白对应。例如: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6)

因此,闽南话中的"经"白读为[kan1]毫无问题。

再来看"倘"字。"倘"在普通话中为上声字,而在叫买声中实际读的是阴平调[t'a*1]。

我们注意到,在古汉语中有个"中"可以表示"可,行,成"。如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唐·王建《隐者居》诗:"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正要来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宋·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诗:"御风不必问雌雄,只有炎风最不中。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婆婆,这个怕不中么!"

"中",中古属于通摄合口三等东韵,该韵的字今天在闽南话中可以[**]/[a*]构成文白对应。例如:梦[b**5]/[ba*5],虫[thi** 2]/[tha*2]。故"中"读[a*]韵没有问题。"中",中古属于知母,知母的字今闽南话一般读不送气的[t]。但是,也有个别字白读可读送气的[th]。例如:窒[tit7](~碍)/[that7](~空)。所以,"中"读成[tha* 1]是可以成立的,而且"中"的去声一读在闽南话中也可以读成[tha*5](如:钻~)。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7)

最后,说说"无"字。学界一般认为闽南话表示"没有"的[bo2]本字应为"毛"。毛,《集韵·豪韵》谟袍切。《后汉书·冯衍传》:"饥者毛食,寒者裸跣。"李贤注:"《衍集》'毛'字作'无',今俗语犹然者,或古亦通用。""无"在《集韵·虞韵》中只有"微夫切"一读,但笔者注意到,在"南无阿弥陀佛"中是可以读[mo2]的。说明"无"在汉语中并非单音字,故将[bo2]的本字看做"无"也是说得通的。

考证至此,也许有人要问,如此说来,叫买声"酒干倘卖无"是不是应该写成"酒经中卖无"?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如果这样用字,很多人将完全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是方言工作者经常感到非常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对历史语音层次非常复杂的闽南话来说,这种情形甚为棘手。个人认为,作为学术考证,应该追本溯源,尽量还原汉字使用的本来面目;作为语言使用,则要照顾广大的使用者,适当采用俗字。既然人们已经习惯并接受了"酒干倘卖无"的写法,那就让它继续存在下去吧。

(因输入法的原因,有些音标不显示,故以*代替。数字应在右上角。)

注释:

[1] 专家讲解闽南歌曲《酒干倘卖无》的错别字.腾讯网.[2016-12-15]。

[2]专家讲解闽南歌曲《酒干倘卖无》的错别字.腾讯网.[2016-12-15]

[3]陈亦可《对〈酒干倘卖无〉闽南语发音的看法》,载《泉南文化研究》2015年(第3、4期合刊)69页。

参考文献:

蔡培火编著《国语闽南语对照常用辞典》,台湾正中书局1969年版。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研究室主编《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吴守礼编《国台对照活用辞典》,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

董忠司总编纂《台湾闽南语辞典》,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8)

,
原文链接:http://www.souke.org/news/show-325653.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 酒干倘卖无 用字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关于34)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