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收购ACF  石英加热管,  800  T型槽试验平台  深圳回收ACF  求购ACF  T型槽装配平台  回收ACF  求购日立ACF  T型槽地梁 

微信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再抄袭,我们就把你 “喝掉”

   日期:2023-11-02     浏览:33    评论:0    
核心提示: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 30 亿,截至 2015年6月,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 6.68 亿,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规模达 5.94 亿,占网民总数的 88.9%。  尤其是互联

  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 30 亿,截至 2015年6月,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 6.68 亿,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规模达 5.94 亿,占网民总数的 88.9%。

  尤其是互联网到了 X.0 之后,上网不再只是看,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自己的作品,海量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流动、被阅读、使用,又再衍生为新的作品。用微信自己的话说,移动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知识产权传播媒介及渠道之一。

  微信,对,昨儿又刷屏了(太会营销了)。这款腾讯公司于 2011年1月21日 推出的一款免费即时通讯应用程序,截至 2015年 第三季度,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 6.50 亿,微信公众帐号总数已经超过 1000 万。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日均浏览量已经超过 30 亿,由此而来的是微信公众号成为知识产权侵权投诉高发区。

  2014年6月19日,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广东首例微信公众号著作权侵权案,随后更多相关案件逐渐涌现,并伴随数额日益增长的索赔。尤其是到了 2015年,“公众号抄袭”、“盗用他人名义发布虚假消息” 以及 “涉嫌售假” 等问题更多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微信公众号的健康发展,某种程度上,保护知识产权对微信也是一种自救的努力。2016年1月11日,《2015 微信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以下成 “白皮书”)发布,全景展示了微信在过去一年当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

  微信是一款综合型的社交通讯工具,向互联网用户提供两大重点功能:即时通讯功能和信息发布功能。腾讯公司作为微信的开发运营商是法律定义的 “网络服务提供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有关规定也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 对于 “网络用户” 以其服务为工具或渠道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应履行 “接收通知” 并且 “根据通知删除、断开侵权链接、中止侵害行为” 的法律义务。

  腾讯据此指出,是法律要求他们在微信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履行 “通知-删除” 的法定义务。所以,你的文章看着看着就没了,可能是腾讯在履行法定义务。

  按照白皮书所言,微信中的用户有两种:公众帐号用户和个人帐号用户,二者知识产权保护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具体而言包括:公众帐号名称或帐号信息、公众帐号发布的内容不得侵害他人注册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因涉及知识产权而应获得保护的企业名称或商号权;个人帐号用户帐号信息、朋友圈中发布内容不得侵害他人的注册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

  微信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实行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事先防范和事后救济相结合的保护原则,重拳推出四大保护措施,分别为全电子化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系统、公众帐号原创声明功能、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以及公众平台认证帐号名称命名规则。

  然后,微信自我表扬称,针对著作权保护提出的 “原创声明功能” 以及打通售假举报线索与品牌权利人维权环节的 “微信品牌维权平台” 是两项具有独创性的特色保护举措。

  2014年 第四季度至 2015年 第三季度,微信收到针对微信公众帐号的投诉超过 2.2 万件,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投诉超过 1.3 万件,知识产权投诉占比达到 60%;针对微信个人帐号的投诉超过 1.2 万件,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投诉有 200 多件,比例仅为 2%。

  就涉嫌侵害著作权的行为分布而言,公众帐号涉嫌侵权行为集中在对文字类作品的抄袭上,占比 61%,而图片类(占比 25%)和视频类(占比 14%)相对较少。

  在个人帐号侵权投诉中,著作权侵权的类型呈现了不同的特点。涉嫌侵害摄影作品著作权的投诉占 2/3(67%)左右,其余 1/3 由侵害他人电影作品著作权(15%)、文字作品著作权(10%)和美术作品著作权(8%)构成。

  就涉嫌侵害商标权的行为分布而言,投诉公众帐号侵害商标权的,有 72%的理由为被投诉人涉嫌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22%的理由是涉嫌在同类或近似商品上使用与投诉人近似的商标。

  针对个人帐号的商标权侵权投诉,相关数据在类型占比上与公众帐号体现出一致性:90%的投诉系因被投诉人涉嫌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8%的投诉系因涉嫌在同类或近似商品上使用与投诉人近似的商标,其余 2%为其它原因。

  原创声明功能上线的第一个月,全篇转载原创文章且被标注来源的文章数即突破 22 万,最高的月份(2015年7月)这一数值更是逼近 80 万。2015年2月 至 2015年11月 十个月间,共有约 515 万篇文章系利用原创声明功能进行转载传播。

  白皮书对 “515 万” 的解读是,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原创作品及作者的 515 万次保护,是优质原创文章藉由转载帐号进行的 515 万次曝光,是转载公众帐号对原创作品的 515 万次认可,是为读者阅读到更高质量文章增加的 515 万次可能。

  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自 2015年7月 正式上线,迄今推送至品牌方涉嫌售假举报 1.7 万余例,经品牌方专业鉴定后处理 7400 余例,封禁了 7000 余个售假微信帐号。截至 2015年11月 已经加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的商标权人已经达 39 个,涉及商标 100 余个。

  白皮书写道:“我们目前的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如囿于设备限制和法律要求,手机端的侵权投诉系统尚待建设;比如考虑到用户体验和防止恶意滥用,原创声明功能和品牌维权平台还未全面推广;比如因为微信并非司法或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对涉嫌侵权行为进行评估等。”

  当然微信随后分析了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微信内的知识产权状况不可忽视地受互联网之外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所影响,而且由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具有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消除影响更困难的特点,因而知识产权保护相当具有挑战性。

  (1)获得合法有效的权利是维权的基础。在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的过程中,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部分投诉人尚未获得知识产权,或者无法提供知识产权权属证明,而投诉难以得到处理。为避免这一情况,投诉人应当主动积极地尝试获得合法有效的权利。例如:对于著作权,可以及时进行版权登记;对于正在使用的商业标识,应及时注册商标。

  (2)了解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要求及微信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措施和渠道。通过微信搭建的侵权投诉系统进行投诉,按照要求提交主体信息、涉嫌侵权内容的地址和初步证明材料,是保证侵权行为得到及时制止的基础。借力原创声明功能等微信知识产权主动保护策略,将为保障自身合法的知识产权打开方便之门。

  (3)发现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确实被第三方侵害时,要主动、积极地通过微信提供的官方侵权投诉渠道进行维权,不能消极对待,要明确表明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和立场,震慑侵权者。

  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微信则提倡:一方面,合理使用微信,适当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成果。

Tags:行业新闻

以上就是微信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再抄袭,我们就把你 “喝掉”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链接:http://www.souke.org/news/show-237932.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微信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再抄袭,我们就把你 “喝掉”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