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收购ACF  石英加热管,  800  T型槽试验平台  深圳回收ACF  求购ACF  T型槽装配平台  回收ACF  求购日立ACF  T型槽地梁 

内容创作和内容创业是两码事也许明天原唱

   日期:2023-10-23     作者:鸟哥笔记    浏览:35    评论:0    
核心提示:2个UP主停更的事这周被媒体和KOL们大肆书写,我的直观感受却是:做B站UP主可真有声量啊。自媒体躺着赚钱的泡沫时代早就消失,真正该说一声唏嘘的,是那些上不了热搜的、已经悄无声息消失在互联网中的内容创

2个UP主停更的事这周被媒体和KOL们大肆书写,我的直观感受却是:做B站UP主可真有声量啊。自媒体躺着赚钱的泡沫时代早就消失,真正该说一声唏嘘的,是那些上不了热搜的、已经悄无声息消失在互联网中的内容创作者。

博客时代的写作者,已经随着新浪、网易等网站关闭博客而销声匿迹。转移到微信公众号之后,微信的几次改版,也让许多公众号彻底沉在关注列表之下。这两年播客火了,但普通话博客鼻祖李如一的几档节目更新频率也变成了年更。我自己 B 站关注列表中那些不再更新的 UP 主,只不过是来来去去的创作者中,最近才暗下来的名字而已。

更小心一些的话,我们需要区分个人创作者和全职创作者。

前者不过是兴致所至,写下文章、拍摄视频,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与大众分享,收获一些回忆和共鸣。而后者则更像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专栏作家。创作为他们带来收入,以此养家糊口。前者停更或许更多是人生际遇,后者往往则是因为经营问题,就像引发此次“停更潮”讨论的 UP 主“我是怪异君”所说的那样,“公司出现重大变故”。

这难免引发舆论哗然。一方面,这些停更的头部 UP 主大多拥有数百万粉丝,容易掀起波澜。另一方面,过去十多年互联网行业发展,将内容创作彻底民主化。原本杂志报刊电视台,只允许少数人写专栏、做节目。如今,人人都可以在公众号发文章,在 B 站上传视频。每个人都是内容创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凭借这些内容赚到钱的意愿也更迫切。

于是,这个其实过去十多年从来没有消退的“停更潮”,突然引发了这些数量庞大的内容创作者们的焦虑。他们的疑问是,如今再在 B 站做全职内容创作者,还有机会吗?

不妨将讨论的时间范围拉得更大一些。博客时代,是没有人想着要靠博客赚钱的。虽然许多人以此获得了堪比专栏作家的名声,但由于博客本身没有盈利模式,自然也无法为创作者带来价值。同理,尽管土豆网、优酷网等都想做中国的 YouTube,然而个人创作者同样无法获利,即便当年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样的轰动作品。

变化是在 2015 年前后发生的。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渠道没落,广告预算自然而然流向了新兴互联网渠道。然而,此时互联网广告行业规则尚未确立,广告主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既出于恐慌,也出于试探,他们将大量预算砸向互联网内容创作者。

根据《2022 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从 2017 年到 2021 年,互联网广告总体收入从 2975 亿元增长到 5435 亿元。这些数字的一大部分,都成为了彼时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收入。

与此同时,为了争抢创作者,为平台提供内容,最终转化为用户量,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加大对创作者的补贴。不只是 B 站,快手、抖音、小红书都有类似的创作激励计划。但这些钱仅仅只是鼓励,也是从平台收入中直接拿出来的,B 站至今应该是全平台激励最高的。在为数不多的公开数据中,多家媒体都提到在 2022 年 B 站总收入 219 亿元、亏损 75 亿元的情况下,仍有 91 亿元是提供给 UP 主的激励分成,可见其丰厚程度。

来自广告主和平台的双重金钱激励,促使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认为,这应该是门赚钱的生意。于是,他们辞去原先的工作,全职投入其中。有的还招兵买马,成立公司,专业到拥有人事、财务、技术、编辑部等多个部门。从这一刻起,内容创作变成了内容创业。他们的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写出精彩的文章、拍出好看的视频,而变成了经营一家小型创业公司。

曾经的鬼畜、现在的桌游 UP 主“吃素的狮子”就是这样的操作的。据媒体报道,他的团队规模一度达到 16 人,从原本的林家班工作室,变成了狮林影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1400 平方米的办公室,还有自己搭建的摄影棚。这些创业经历,也被他拍成视频,上传 B 站。

图源:B站UP主“吃素的狮子”

然而,创业并没有那么容易。过去十年的创业公司,十有八九如今已经成为工商局的历史档案。内容创业也逃不过这一劫。随着这两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互联网企业和广告主都需要降本增效,缩减开支。

内容创业者最重要的两个收入来源明显缩减,他们的收入也都直线下滑。时政博主卢克文在自己的文章里说:“以我自己举例,2023 年 3 月全网的流量费,只有 2021 年 3 月的 30% 左右……在我们全网总关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的收入哗啦啦地掉,其中微博一年我们下降了约 50% 、知乎下降了约 60% (知乎发视频有流量补贴)、今日头条下降了约 40% 。”

外国的情况也一样。《福布斯》今年 3 月的一篇报道采访的 YouTuber 称自己的收入近几个月下滑了 50% - 90% ,其中大部分来自于 YouTube 平台的贴片广告收入。YouTube 官方给出的说法是,部分 YouTuber 有虚假流量的嫌疑,然而创作者们都无法认可 YouTube 的说法。

中国互联网广告总体收入也在 2022 年首次出现下滑,直接减少近 400 亿元。曾经与小红书合作紧密的完美日记,其 2022 年第一季度营销费用 5.7 亿元,比 2021 年第一季度的 10.3 亿元,同比降低 45% 。这或许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创业最前线》在去年年末报道中提及的,“小红书博主发现接商单的难度越来越高了”。

这样的背景下,“我是怪异君”所说的公司经营出现重大问题或许就更容易理解了。从“吃素的狮子”后来更新的创业视频来看。他的团队也如游戏媒体 BB 姬所评论的那样,经历了“从小团队——赚钱,盲目扩张——亏钱,再回到小团队运作”的过程。观众看了,“大概就能明白团队化的难处”。

而我认识的一家创业公司,过去几年的内容一直做得很好,市场口碑不错,也找到了投资人。拿到钱以后,创始人兴致勃勃地扩张公司规模,把员工数量翻了一番,想把自己的内容产量再增加许多。结果,新招员工生产内容的质量远不如既往内容,没能留住用户,也招揽不来新的广告主。等到投资人的钱花完以后,这家公司就开始裁员,如今已恢复到两年多前的团队规模。

这可能是过去几年许多专职内容创业者都走过的一条路,也是当下内容创业者所必须要走的路。

是的。互联网瓦解了传统媒介的霸权,创作回归到了每一个人手上。又因为人们永远需要内容,消费内容,因此,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我们不太可能再看到如传统媒体那样庞大的内容生产机构。内容生产者将会更多以这样小型创业公司的形式出现。而他们也必须要学会理解和适应商业世界的规则。

识别市场中的泡沫,是准则之一。不要认为自己在红利期获得的超高额收入会持续。长久来看,内容创业的利润率会回归正常。普通的内容创业者能挣得体面的生活,只有极其杰出的人才能实现财富阶级的彻底跃迁。

随之而来的就是必须学会妥善管理公司的产品和现金流。不要在有钱的时候盲目扩张,以免陷入前面所述的公司裁员窘境。为自己的内容产品做长期规划,保持定时定量的更新,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这样,内容创业才能长久。

这些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商业 101 课程内容。只不过,如今为 B 站所吸引,而源源不断加入内容创业的,大多都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还保有许多的理想主义,尚无法完全意识到商业世界既伟大又残酷。成功和失败,在这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另一方面,内容创业者也可以对未来多些信心。尽管当前看似混沌,但同样也是秩序逐渐建立的阶段。在一段时间的调整期之后,整个行业也会对优质内容给予更多褒奖。

就以播放量分成这个传统激励机制为例,作为 B 站美食区的长期用户,我很困扰的一件事是,美食区视频中,有一部分其实是截取了其他 UP 主或者 YouTube 上美食视频,再配上 AI 语音文案播报的视频,接近于视频洗稿。但因为它标题出众,播放量高,总是被推荐到首页。过去,这类视频往往都能从激励计划和搞播放量中获得很高收益,但如今这却行不通了。

近期新榜则报道称,B 站有意用“用户消耗时长”替代“播放量”这个单一维度。如果 10 个用户都看完了 10 分钟视频,那么就显示为 100 分钟。而 30 秒视频,则需要完整观看 200 次,才能显示为 100 分钟。如此一来,较长、较有深度的视频内容,会在这个算法上获得更多优势。短平快的视频,其中大部分都是上面所描述的洗稿视频,就很可能被算法过滤。

但这却是全职内容创作者的好消息。过去被洗稿视频挤压的生存空间被释放。更多用户将被引导向那些真正优质的视频。获得了更多用户之后,内容创作者也会有更多商业化的操作空间。就美食区 UP 主而言,他们不仅更可能获得广告主的青睐,经营电商带货也更有底气。更愿意冒风险的,如“马壮实”,最近也开出自己的线下甜品店。

事实上,相比其他互联网平台,B 站对于优质内容的褒奖是足够丰厚的。作为 B 站十多年的老用户,我能见到的由业余拍拍视频的爱好者转为全职内容创作者的 UP 主就有许多。“nya 酱的一生”,起初是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她在 2016 年开始拍摄吃播和美妆视频,渐渐吸引到了足够多的粉丝。后来,她放弃了在当地的工作,选择回国,专职拍摄生活类视频,如今拥有 200 余万粉丝。

图源:B站UP主“nya 酱的一生”

萌宠博主“蒂姆嘟嘟 Tim”家里养了 6 只猫。从一开始把对准猫猫的监控摄像头拍下的视频上传 B 站,到后来开始拍摄为猫猫大费周章地制作宠物用品的视频,这样的转型他也花了三四年时间。今年年初,他也正式成为了百万粉的 UP 主。他有次接受媒体采访说,做全职 UP 主的收入确实比他以前在高校做老师的收入要高。

还有美食区的“泡厨房的顾小胖”以及生活区的“卡门卡卡”。前者在去年调侃自己“一个学电子的 30 多岁辞职来做菜”,后者今年成了 B 站的“年度新人”,戏称自己评价锅碗瓢盆是不是好用的吐槽向视频是“中年妇女脱口秀”。

今年 B 站百大 UP 主公布之后,军武次位面这个专业军事类内容的公众号居然发了篇文章,专门讲了讲被选为百大 UP 主的“红警 HBK08 ”,和他一直玩的这款如今多少被看作是 dead game 的游戏《红色警戒》的故事。我也是在 RTS 游戏鼎盛时期成长起来的,也玩过《红色警戒》,虽然从来没玩明白过。我确实想不到,如今在 B 站上更新红警视频,也能有超过 100 万粉丝。

图源:B站UP主“红警 HBK08”

这些年,B 站常为用户诟病,每年选出的百大 UP 主都不认识几个。但同样,这可能也是好事,因为它意味着 B 站变得越来越多元,能够包容几乎所有类型的内容创作者。他们能够创作有趣的内容,那么 B 站也会给他们足够多的回馈,无论是百大这种名誉上的,还是广告商单这种物质上的。

回过头来看热搜上的那个话题,“ B 站 UP 主发起停更潮”,其实多少让人有些唏嘘。B 站用户看到热爱的 UP 主停更,会觉得失落。UP 主们忧虑自己是不是还能靠全职制作视频来养活自己,会因此觉得恐慌。这些情绪,多少会由于如今互联网的媒介特性,被指数级放大。但实际情况中,我看到的 B 站,还是不断有新生的 UP 主,在这里获得了足够多的认可和喜爱,最终选择了成为全职 UP 主,并且获得成功。

对于如今 B 站茫茫多的内容创作者来说,过去行业高增长带来的红利结束之后,转型成为全职内容创作者确实没有那么容易了。但和人生的其他选择一样,竞争、压力、风险,在哪里都不可能消失。选择成为内容创业者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份承诺。它需要创业者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做好。

制作英雄联盟内容的 B 站 UP 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他此次也被媒体列入停更潮当中——关于停更说了这样一句话,“搞内容创作其实和普通工作也没啥区别,有人赚钱也有人亏钱,很正常的事情,各行各业哪个不是人来人往,没必要大惊小怪。”

图源:“@靠脸吃饭的徐大王”微博

更何况,对于内容创业者而言,现在即使不是最好的光景,但也远远不是最糟糕的时代。

原文链接:http://www.souke.org/news/show-220353.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内容创作和内容创业是两码事也许明天原唱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